查看原文
其他

致敬“最可爱的人” | “我们没一个怕死的”

7月24日,在巩留县提克阿热克镇库乃桑村的一处普通乡村院落中,老兵朱锦山穿着一件褪色的军装,蹒跚着从房屋里走出来。他胸前佩戴的“抗美援朝纪念章”,在盛夏的阳光下熠熠生辉。

朱锦山1929年出生于江苏省涟水县军田乡振丰村,曾在涟水县担任游击队长。1947年3月,他参加八路军,先后担任班长、排长,参加过淮海战役等。1949年参加横渡长江战役,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,一生数次负伤,立三等功三次,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。

朱锦山今年已经94岁高龄,他虽然年事已高,但是精神矍铄、思维清晰,讲起战场上的往事声音格外激昂。虽然时隔70多年,朱锦山对战场上的情景仍记忆犹新。

亲历长津湖战役的朱锦山眼含热泪地回忆说:“许多志愿军战士牺牲时还保持着战斗姿势。当时,气温零下40℃,许多战士为避免被敌人发现,趴在雪地里隐蔽直至被冻死。我亲眼看到,一个连的人全部都冻死了。当时大家只有一个信念:守住阵地,才能保卫祖国;把敌人打跑了,才能有太平日子过;咱们中国人,没一个怕死的。”

朱锦山深情地说:“在抗美援朝战争中,就属上甘岭那场战役打得最为艰难。”

“我所在的连队跟随大部队驻守一座高地,美、韩联军不断派出飞机大炮轰炸,派遣地面部队想要抢占高地,战斗异常激烈。”朱锦山说,战争不仅是物质的较量,更是精神的比拼。朝鲜战场上,交战双方武器装备对比极为悬殊。敌军基本上都装备了自动步枪,火力很强,我们用的却是“汉阳造”,每发射一枚子弹都要拉动一次枪栓,在射程、精度、性能上与敌方装备差距很大。虽然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很大,担任冲锋任务的战士却始终冲在前,展现出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令人动容。“冲啊!”整个战场上都是战友们杀敌的怒吼声!

“就这样,我们打退敌人8至9次进攻。战斗持续了两天一夜,部队伤亡惨重。由于补给送不上来,战士们只能吃一小块干粮和着雪吞下去,没有水喝,嘴唇都干裂了,还要随时防备敌军的攻山。两天下来,我所在的连100多人,只剩下不足10人。”回忆往事,朱锦山老人哽咽着说。

“当战斗结束,我们已经没有人能自己站立起来,都是被前来补充的部队战士背着下山。”朱锦山老人两眼闪烁着泪花说。

“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最得意的一次,就是我担任排长时,带领战士们俘虏了美军的一个排,受到全军表扬,记三等功一次。”说到这,老人嘿嘿笑起来,脸上写满了骄傲。

1953年,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。当年8月14日,朱锦山回国,在江苏省徐州市九里山军校学习,由于成绩优异,他被挑选进入飞行员培训班继续学习。

朱锦山在1957年7月从部队退役,1964年6月响应毛主席号召,工人支农,投奔在新疆支边的弟弟,又开始支援边疆建设。

在新疆支边建设中,朱锦山不改英雄本色,兢兢业业地为边疆建设和地方的繁荣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。

“我相信抗美援朝精神有着永恒的生命力。”朱锦山说,当年志愿军战士大都20岁左右,他们用青春和生命铺就了胜利的道路。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,充分彰显了人民军队不畏强敌、敢打必胜的精神品质,展现了志愿军指战员不愧为中华民族英雄儿女、不愧为祖国安全和世界和平坚强卫士、无愧于“最可爱的人”光荣称号的精神风采。

“有生之年,我还能与各族群众共同过上幸福生活,要感谢中国共产党,感谢伟大的人民。”朱锦山说。(伊犁日报 记者 韩莎莎 卡米拉 通讯员 贾宏艳)


大家都在看


致敬“最可爱的人” | “那些记忆刻骨铭心”
伊犁州召开2022—2026年州党委第五轮巡察工作动员部署会

来源:伊犁零距离监制丨刘   冰审核丨杨   林责编丨蔡立鹏编辑丨帕提曼   魏红梅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